青龍魚能和銀龍混養嗎
青龍魚,學名美麗硬骨舌魚(青龍魚是美麗硬骨舌魚的亞種之一,其它兩個亞種是紅龍魚和金龍魚),是骨舌魚目硬骨舌魚屬下的魚類。青龍魚在新加坡又叫綠龍魚(GreenArowana),嘴部較鈍,而成熟后的青龍,鰓蓋為銀亮色,體側鱗片為透明中帶青藍色澤的斑點,鱗框并不明顯且帶點淡淡的粉紅色,身體后面三鰭為褐中帶灰藍色,第四及第五行鱗片散發優雅淡藍色光芒。
雙須骨舌魚(學名:Osteoglossu***icirrhosum):又名銀龍魚。成魚魚體長度在50-70厘米之間,最大可長至120厘米。是中大型淡水魚類。體呈帶狀。口裂明顯下斜,下頜蓋住上頜,下頜具有類似育兒袋之構造可用于口孵仔魚。頜須一對。眼睛大而靈活。鱗片大型,鱗片外緣呈粉橘色并隨成長而逐漸淡化。
體延長,側扁。口上側位。吻須一對。頭部和鰓蓋部具有大型板狀骨骼,為蜂窩狀,可用以呼吸外界空氣。背鰭與臀鰭較長,位于休后部。胸鰭大。腹鰭位于胸鰭的后方。尾鰭短小。體被大的鱗片,鱗片呈粉紅色的半圓形狀。體銀白色,并含有藍色、青色等淡混合色,閃閃發光。
生活在熱帶的江河湖泊中,喜靜,平常在水草叢生環境中游弋,當遇獵食對象時能迅速出擊,以魚、蝦、貝為食。6-8齡達性成熟。廣泛分布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及其支流,族群量豐富。
青龍魚和銀龍魚的生活習性,是有差異的。
銀龍魚多大的好養
銀龍魚在小魚苗的時候就可以飼養了,當然銀龍魚成年之后飼養是很方便的,比較好養。
一、銀龍魚特點:
骨咽魚科(古代魚類)原產于亞馬孫河和圭亞那,這種魚體呈長帶形,側扁,這種魚尾呈扇形。這種魚背鰭和臀鰭呈帶形,向后延伸至尾柄基部,胸鰭較大,這種魚尾鰭短小呈圓扇形,這種魚眼睛在頭的上部接近頭頂。口也在頭的上位,口裂大而下斜,下顎比上顎突出,長有1對短而粗的須。此魚有5排呈粉紅的半圓形鱗片,鱗片巨大,鱗片至尾部相對較小,魚體呈現像是金屬的銀色,其中含有鈷藍色、藍色、青色等混合顏色,閃閃發亮。這種魚在光線的照射下能顯現出淡粉紅等其他顏色,幼魚時的體色泛青色,成魚體長90-100厘米。
***卵在雄魚口中經過40-60天左右才能孵化出帶卵黃囊的仔魚。
這種魚體格健壯,生長迅速,食量大。這種魚性情猛,能吞食小型魚類、不宜與其他魚混養。止用大型水族箱,要加蓋且不宜鋪底沙。主要以動物性餌料為食。
二、銀龍魚能長多大:
水族箱里飼養的銀龍魚,最常見的是50厘米-60厘米。這個長度的銀龍魚還是比較好飼養的。要注重以下幾點:
1、銀龍魚壽命為15-20年。
3、不需要刻意的光照。
4、銀龍不挑食,喂食小魚、小蝦即可。
5、為了銀龍魚不寂寞,可以給它混養幾尾魚。銀龍也較溫和,魚只大小相差不多即可。
6、混養時,經常成為別種魚只的小沙包,所以要多多關照它,避免被欺負太厲害。
成年銀龍魚可以長到90-100厘米,但家里飼養長到這個長度的較少,超出一米的就更少了,倒是一些養殖池里的銀龍魚最長可以長到1-2米,這大概也是銀龍魚最長的長度了。銀龍魚也利用這廣闊的空間讓自己盡量往大長。
飼養銀龍魚,需要掌握好相應的飼養技巧。
銀龍魚品種及飼養知識介紹
銀龍魚品種簡介
銀龍魚
銀龍魚(詳情介紹)由于其外形酷似古代的龍,并且全身鱗片為銀色而命名。幼年的銀龍魚體色較藍,在水中游動的時候反射出的光非常好看。銀龍魚成年體長可達90-100厘米,屬于大型觀賞魚。
中文學名:銀龍魚
拉丁學名:Osteoglossu***icirrhosum
別稱:雙須骨舌魚
界:動物界
門:脊椎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科:骨咽魚科
分布區域:亞馬孫河和圭亞那
成魚體長:90-100厘米
銀龍魚外形特點
銀龍魚
由于銀龍魚(詳情介紹)在亞洲是作為風水魚來飼養的,所以非常受水族愛好者的歡迎。龍魚的體型酷似古代神話中的“龍”,而銀龍魚的體色也非常特別,所以銀龍魚是我國主要的觀賞魚之一。
銀龍魚體呈長帶形,側扁,尾呈扇形,背鰭和臀的呈帶形,向后延伸至尾柄基部。下顎比上顎突出,長有一對短而粗的須。在其寬大的魚體上整齊地排列著五排大鱗片,在光線照射下,閃爍著銀色的光。各鰭在光照下,反射出暢紅或橙色的光澤。幼魚體色較藍,背的和臀嗜均有紅藍色邊緣。金龍鱗片邊緣呈金黃色,各鰭均為金黃紅色。紅龍體色為金黃色,鱗片邊緣呈金紅色,口及鰓蓋均有深紅色斑塊,各鰭均為深紅色。銀龍體呈銀白色,黑龍體色為銀白色而略帶淺青紫色,背均為籃黑色。
銀帶擁有十分細長而側薄的體型。下噪聲較上顎更為突出,前方并排著數個線狀的側線器官。吻端長有一對觸須,在自然環境中迦游的野生個體,成魚的觸須可以伸長至3-4cm,但在人工飼育下的個體由于生長受至阻礙往往只能長到1-2cm。下顎的齒骨十分發達,在上下顎間排列地像梳子般的圓錐形齒十分細小且銳利。各齒間的間隔十分狹小。不只前上顎骨,齒骨連口蓋的副蝶形骨與舌的構成骨皆十分發達。這是為了要一口咬碎大型甲殼類與甲蟲而發展來的。另外,上下顎更注重的是易捕捉獵物的獵捕機能而非其牙齒的咬合力。
鰓耙發展成棘狀。咕嚕嚕的大眼睛接近上顎前緣,視力十分良好。吻部很短。鼻孔位于兩眼的前上方,十分接近吻端。背鰭、臀鰭十分地長,臀鰭的起點比背鰭還要前面些。延伸出去的腹鰭第一棘條甚至超過了臀鰭的起點。胸鰭十分發達。體側覆蓋了五列大又美的圓鱗。側線從頭部后鰓蓋的后緣上方一直通到尾柄。體高約為體長的五分之一。九十公分左右的五至八歲的公魚其體高較母魚來得大上許多。身體中間的部份甚至可以接近兩公分。像這樣如此有迫力的外型可是再怎么貴的亞洲龍魚也比不上的。可惜的是擁有此種外型的銀帶現在已很難找得到了。
在全身灰綠色的身軀里巧妙地混入銀白色。在飼育下的幼、亞成、成魚期時都喂予磷蝦的話,由于類胡蘿卜素的作用,在背鰭、臀鰭的地方會鑲入紅色的橫帶,就連體側的鱗片外緣也會變成紅色。成魚時紅色漸淺而成為熏銀色、白金色。背鰭、臀鰭的邊緣白色的味道更濃,使得原本就碩大的身軀更顯龐大。由于性別的差異,母魚的顏色稍深,看起來體色呈暗色。而背部則不管公母都呈灰綠色,當作背景色來看時十分舒服。但是體側強烈的鏡面現象,使得在光線下時除了繁殖期外公母魚是很難分別的。養殖個體中也有少數全身白化的所謂白金色銀帶的色彩變異個體存在。
銀龍魚飼養環境
銀龍魚
銀龍魚的體格強壯,生長迅速,食量也非常巨大,所以盡量不要和其他觀賞魚混養。飼養銀龍魚盡量選用大型的水族箱,注意加蓋。銀龍魚喜歡弱酸性或中性軟水,不宜在水族箱中鋪底砂。
銀龍魚需要光很多,每天光照最好達到4個小時。其它龍魚也最好能達到8個小時的光照。有些養魚愛好者,比如養銀龍魚,喜歡用紅色的光來照銀龍魚,這樣以達到更好的效果。龍魚最好的光照是白天的日光,長期使用燈光會遮暗龍魚的背部。
龍魚幼魚體形過大所以不太合適養在水草箱里。魚缸大那么過濾的問題就比較突出了。適用于龍魚養殖的過濾系統主要由上部過濾器、外置式過濾器、上部+抽水沙層式過濾器、溢流式過濾器幾種。但要注意的是在布置龍魚箱的時候你應該考慮布置一個揚水馬達(沖浪泵)這樣做的好處極大:一、可以形成強力的水流、二、增加水中的溶氧量、三、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使龍魚保持一定的運動量,以維持魚體的優美體形、四、也很重要的是,可以避免龍魚翻腮,發生翻腮時可以對翻腮進行修剪,在復原期使用揚水馬達可以促使生長中的腮翼平順。
銀龍魚喂食要點
銀龍魚
銀龍魚屬于大型觀賞魚,體格強壯,但是食量也非常大,會吞食小型魚類,所以不建議和其他觀賞魚混養。人工飼養銀龍魚,主要以動物性餌料喂食。那么如何才能科學的喂食銀龍魚呢?
銀龍魚在吃食時用力過猛會撞到缸里的某一個角度以導致受傷,喂食時最好在魚缸的中間來投食。銀龍魚屬于肉型性動物,大部分銀龍魚的食譜為,青蛙、泥鰍、板球、金魚(詳情介紹)、螞蚱、小蝦等等。在喂食有一個加色的問題,比如說紅龍,喂食紅箭或小蝦就對紅龍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紅箭和小蝦體中含有紅色素。12厘米以下的幼魚剛剛開始吃生餌,這時你可以投喂剛剛脫殼的白色面包蟲、小蝦(一定要去掉頭尾,最好是剝成蝦球投喂以免硬殼傷其腸胃)、血蟲等較適口的餌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15厘米左右的小銀龍魚可喂食正常的面包蟲和小蝦(小蝦最好去掉蝦劍)、也可以投喂1.5厘米的小魚。此時的銀龍魚生長迅速,食量驚人。可適當增加投餌次數和投餌量。
還可以投喂各種昆蟲等活餌,這些都是銀龍魚喜歡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讓這些餌料受到污染。另外,內臟,尤其是***是不合適喂養銀龍魚的,其較多的脂肪會造成銀龍魚的疾病。活餌中金魚并不是一種好的餌料。人工餌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較少的牛肉,當然也可以買成品的銀龍魚專用餌料。
部分文章和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qiang.zhang@boqii.com
熱銷產品
- ¥6.9原價 ¥21.5
- ¥9.9原價 ¥11.9
- ¥9.9原價 ¥14.3
- ¥4.9原價 ¥6.6
- ¥9.9原價 ¥11.9
- ¥11.4原價 ¥49.5
- ¥8.5原價 ¥10.2
- ¥29.9原價 ¥35.9
- ¥11.9原價 ¥14.3
- ¥23.9原價 ¥28.7
- ¥11.9原價 ¥20.9
- ¥18原價 ¥26.4
- ¥9.9原價 ¥11.9
- ¥26.9原價 ¥32.3
- ¥35原價 ¥46.8
- ¥9.9原價 ¥11.9
- ¥19.3原價 ¥23.9
- ¥14.9原價 ¥17.9
- ¥19.3原價 ¥32.3
- ¥11原價 ¥15.4
相關文章
- 我的巴西紅耳龜在蛻皮不吃東西
- 我的貓是什么病?
- 紅鯽魚身上有好多黑斑且有爛掉,怎么辦?
- 狗狗的疫苗問題
- 給貓咪換了新貓砂后不在上面拉粑粑
- 關于驅蟲問題
- 點蚊香對狗狗有影響嗎?
- 兩個多月的小貓生病
- 母貓產后怎么補充營養?
- 舌下囊腫
微信公眾平臺搜索“波奇網”
或掃描下方二維碼


























滬公網安備 31011502004955號
評論
(全部條)